众所周知,RFID概念的诞生已有几十年了,即便是目前的商业应用,也已经吵闹了好几年了。但是,实际发展状况却不尽人意,颇有一点‘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上来’的感觉。在中国如此,放眼世界,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只需要考核一下沃尔玛集团的200家供应商的目标实现情况即可见一斑。
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RFID产业的发展呢?
“问题出在应用的商业模式上,如何解决上游投资,下游受益的矛盾?要靠产业集约化,供应链的形成。而成本是相对的,目前的问题是即使价值较高的商品也没有采用RFID技术。当然目前还有基础设施的问题,国家对基础网络的投资力度远远不够。”这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戴定一的观点。
上海现代物流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宝龙则认为:“目前,通过与很多上下游公司探讨发现,包括世界500强企业也在讨论,最大问题还是成本。”
也有许多人认为标准不统一、频率不确定、还有射频的技术难度以及识别率达不到要求等都是RFID技术推广的瓶颈。
然而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受钦的观点却另有一番见解,他认为RFID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投资与盈利模式。他说:“当把RFID用于管理中,涉及到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流程的改造,目前的流程不能用RFID,如果使用RFID就必须规范管理及流程。邮政、集装箱、生产制造环节等都面临这个问题。要解决这种需求,需要技术供应商陪着我们一起‘烧钱’,但陪着我们一起‘烧钱’的技术供应商不是很多。”他还表示,“成本太高、标准未定、频段不统一等等,都不是问题。为什么铁道部标签用得好,而一个标签的成本是20元,能说是不贵吗?频率用的是915MHz,能说是频率没有统一吗?关键是开环系统中,贴标签能不能得到回报。为什么海尔贴RFID标签,因为不贴沃尔玛不让进去,但如果没有强制措施,为什么去贴?即使是免费的,还多了一道工序呢!”
中国专家如此众说纷纭,那么国外公司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ST公司数字安全存取事业部资深工程师杨军良认为,目前成本的确是制约RFID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他表示,“ST正在投入巨大精力来研究支撑5美分标签的新技术。但同时也指出,由于标签产业链上,芯片以外的成本已经占据到总成本的65%,所以,ST期望标签制造商与其一道,开发封装新技术,共同承担降低成本的使命。”同时,ST指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成本正逐步接近人们的心理预期。
微软公司中国技术中心的RFID孵化试验室负责人杨枫则认为:“目前RFID推广的瓶颈主要包括缺乏统一标准,软硬件设备兼容性不高,缺乏高投资回报率(ROI)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商业运营模式来弥补标签、设备、流程成本高的问题以及RFID行业本身的人才和技术现状限制。”为了打破这些瓶颈,微软公司致力于RFID开发服务平台产品,来针对性地解决上述发展瓶颈。“通过革命性的五层逻辑开发结构,通过与硬件厂商合作,实现硬件设备的即插即用,并大大降低各层面RFID开发技术门槛,同时使千百万熟悉微软.NET(VB.NET或C#.NET)语言的开发人员通过基本培训就能够开始RFID应用开发工作。”杨枫说。
围绕目前的种种观点和争论,笔者也长期思考这些问题。这里,想采用以下告诫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1. 永远不要回避成本的问题
在众多的观点中,笔者注意到,有相当比例的专家认为成本不是妨碍RFID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是过于强调商业盈利模式。然而,抛开成本的商业模式是不存在的。当然,讲成本,不能讲绝对成本,而是相对成本。同样的成本,对于利润大的行业,可以接受,而有些行业则无法接受。也正是同样的成本,发达国家可以接受,发展中国家则是望洋兴叹。比如,目前,大家都在大谈特谈5美分标签这个理想时,笔者不禁要问,所谓的该理想价格的承受对象是谁呢?还有,5美分是纯成本吗,当然也不是!这个价位能够适合发展中国家以单品的形式来大面积推广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笔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RFID的终极理想,即单品实现,5美分的标准可能至少高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