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话联系: |
021-60706467 |
|
 |
|
|
|
|
|
|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特点 |
 |
2007-04-03 |
便携式数据采集器是对于传统手工操作的优势已经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一种更先进的设备 ——无线数据采集器则将普通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性能进一步的扩展。无线数据采集器大都是便携式的,除了具有一般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优点外,还有在线式数据采集器的优点,它与计算机的通讯是通过无线电波来实现的,可以把现场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传输给计算机。相比普通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又更进一步的提高了操作员的工作效率,使数据从原来的本机校验、保存转变为远程控制,实时传输。 无线式数据采集器之所以称之为无线,就是因为它不需要像普通便携式数据采集器那样依靠通讯座和PC进行数据交换,而可以直接通过无线网络和PC、服务器进行实时数据通讯。要使用无线手持终端就必须先建立无线网络。无线网络设备——登陆点(Access Point)相当于一个连接有线局域网和无线网的网桥,它通过双绞线或同轴电缆接入有线网络(以太网或令牌网),无线手持终端则通过与AP的无线通讯和局域网的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 无线式数据采集器通讯数据实时性强,效率高。无线数据采集器直接和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数据都是以实时方式传输。数据从无线数据采集器发出,通过无线网络到达当前无线终端所在频道的AP,AP通过连接的双绞线或同轴电缆将数据传入有线LAN网,数据最后到达服务器的网卡端口后进入服务器,然后服务器将返回的数据通过原路径返回到无线终端。所有数据都以TCP/IP通讯协议传输。可以看出操作员在无线数据采集器上所有操作后的数据都在第一时间进入后台数据库,也就是说无线数据采集器将数据库信息系统延伸到每一个操作员的手中。 无线数据采集器的产品硬件技术特点与便携式的要求一致,包括CPU、内存、屏幕显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等。除此之外,比较关键的就是无线通讯机制。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有无线跳频技术、无线扩频技术两种。应该说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但是对于普通的仓储物流、零售应用来说,跳频技术由于其抗干扰能力较强,数据传输稳定,所以采用较广泛。 每个无线数据采集器都是一个自带IP地址的网络节点,通过无线的登陆点(AP),实现与网络系统的实时数据交换。 无线数据采集器与计算机系统的连接基本上采用三种方式, 1、TELNET终端仿真连接:在这种方式下,无线数据采集器本身不需要开发应用程序。只是通过TELNET服务登陆到应用服务器上,远程运行服务器上面的程序。在这种方式下工作,由于大量的终端仿真控制数据流在无线采集器和服务器之间交换,通讯的效率相对会低一些。但是由于在数据采集器上无需开发应用程序,在系统更新升级方面会相对简单、容易。 2、传统的C/S结构:将无线数据采集器作为系统的CLIENT端,采集器上面根据用户的应用流程要求进行程序的开发。开发平台与便携式一样,根据不同产品有所不同。这种方式下工作,数据采集器与通讯服务器之间只需要交换采集的数据信息,数据量小,通讯的效率相应的较高。但是像便携式数据采集器一样,每台无线数据采集器都要安装应用程序,对于后期的应用升级显得较麻烦。 3、B/S结构:在无线数据采集器上面内嵌浏览器,通过HTTP协议与应用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这种方式对无线数据采集器的系统要求较高,基于WinCE平台下面的产品相对来讲比较容易实现,象日本CASIO公司生产的几款看设备。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应用无线数据采集器时,具体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应该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而定。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