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电话联系: |
021-60706467 |
|
 |
|
|
|
|
|
|
二维码与平面媒体功能的拓展 |
 |
2007-10-16 |
一维码(1-dimensional bar code)自上个世纪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在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已经普遍使用一维码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出版活动进行管理,如目前普遍使用的中国标准书号条码系统、中国连续出版物条码系统、出版物销售POS管理信息系统等。然而一维条码信息容量小,纠错能力低,使其应用范围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二维码(2-dimensional bar code)作为一种新的信息存储和传递技术,经过多年的努力,已在各个领域成功应用。在国外,手机二维码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其中最为通用的是流行于日本的QR码和流行于韩国的DM码。手机二维码已成为日本民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日本东京的便利店、地下铁、户外广告和杂志上,随处都可以看见黑白方格的二维码。用户只要用手机对二维码拍照,就可以在瞬间完成信息获取、电子交易,享受快捷的服务。
二维码的发展历程
国外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二维码符号表示技术研究方面已研制出多种码制,常见的有PDF417、QR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这些二维码的信息密度都比传统的一维码有了较大提高,如PDF417的信息密度是一维码CodeC39的20多倍。在二维码标准化研究方面,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美国标准化协会(ANSI)已完成了PDF417、QRC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等码制的符号标准。国际标准技术委员会和国际电工委员会还成立了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委员会(ISO/IEC/JTC1/SC31),已制定了QR Code的国际标准(ISO/IEC 18004:2000《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技术—条码符号技术规范—QR码》),起草了PDF417、Code 16K、Data Matrix、Maxi Code等二维码的ISO/IEC标准草案。在二维码设备开发研制、生产方面,美国、日本等国的设备制造商生产的识读设备、符号生成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各类二维码应用系统。二维码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存储、传递和识别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关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不仅已将二维码技术应用于公安、外交、军事等部门对各类证件的管理,而且也将二维码应用于海关、税务等部门对各类报表和票据的管理,商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商品及货物运输的管理、邮政部门对邮政包裹的管理、工业生产领域对工业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
我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开始于1993年。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对几种常用的二维码PDF417、QRCCode、Data Matrix、Maxi Code、Code 49、Code 16K、Code One的技术规范进行了翻译和跟踪研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对二维码这一新技术的需求与日俱增。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在消化国外相关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两个二维码的国家标准:二维码网格矩阵码(SJ/T 11349-2006)和二维码紧密矩阵码(SJ/T 11350-2006),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二维码的研发。
二维码及其优势
二维码与一维码的技术比较 一维条形码只是在一个方向(一般是水平方向)表达信息。一维条形码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数据容量较小,只有30个字符左右;只能包含字母和数字;条形码尺寸相对较大(空间利用率较低);条形码遭到损坏后便不能阅读。
二维码的优势 高密度。二维码通过利用垂直方向的尺寸来提高条码的信息密度。通常情况下其信息密度是一维条码的几十到几百倍,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产品的大量信息存储在一个二维条码中,要查看产品信息,只要用识读设备扫描二维条码就可以了。
具有纠错功能。一维码没有考虑到条码本身的纠错功能,尽管引入了校验字符的概念,但仅限于防止读错。二维码可以表示数以千计的字节数据,纠错能力大大提高,其内在纠错机制使得二维码因穿孔、污损等引起局部损坏时,照样可以正确得到识读。这种纠错机制使得二维码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信息存储和识别的方法,这是一维码无法相比的。
可以表示多种语言文字。多数一维条码所能表示的字符集不过是10个数字、26个英文字母及一些特殊字符。条码字符集最大的Code 128条码,所能表示的字符个数也不过是128个ASCII符。多数二维条码都具有字节表示模式,即提供了一种表示字节流的机制,这样我们就可以设法将各种语言文字信息转换成字节流,然后再将字节流用二维条码表示,从而为多种语言文字的条码表示提供了一条前所未有的途径。
可表示图像数据。目前,图像已经可以以字节形式存储,所以二维码也可以表示图像,如照片、指纹等。
可引入加密机制。加密机制的引入是二维码的又一优点。比如我们用二维码表示照片时,可以先用一定的加密技术将图像信息加密,然后再用二维码表示,识别二维码时再加以一定的解密技术还原,这样就可以恢复所表示的照片。通过这种方法可以防止各种证件、卡片的伪造。
二维码的分类 二维码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二维空间存储信息的条形码。它有许多不同的编码方法,或称码制,就这些码制的编码原理而言,通常可分为三种类型:
线性堆叠式二维码,是在一维码编码原理的基础上,将多个一维码纵向堆叠而产生的,典型的码制如:Code 16K、Code 49、PDF417等。
矩阵式二维码,是在一个矩形空间通过黑、白像素在矩阵中的不同分布进行编码,典型的码制如:Aztec、Maxi Code、QR Code、Data Matrix等。
邮政码,即通过不同长度的条进行编码,主要用于邮件编码,如:Postnet、BPO 4-State。
二维码的使用特点 二维码是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
输入速度快。与键盘输入相比,二维码输入的速度是键盘输入的5倍,并且能实现即时数据输入。
可靠性高。一般来说,键盘输入数据出错率为1/300,利用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出错率为1/10000,而采用条码技术误码率低于1/1000000。
采集信息量大。利用传统的一维码一次可采集几十位字符的信息,二维条码可以携带数千个字符的信息,并有一定的自动纠错能力。
灵活实用。条码标识既可以作为一种识别手段单独使用,也可以和有关识别设备组成一个系统实现自动化识别,还可以和其他控制设备联接起来实现自动化管理。另外,条码标签易于制作,对设备和材料没有特殊要求,识别设备操作容易,不需要特殊培训,设备也相对便宜。
二维码技术可以与无线技术相结合。二维码能够利用多种无线网络实现包括GPS定位、数据、图像、视频、声音在内的各种应用。
利用二维码拓展平面媒体的功能
目前,我国新闻出版行业对二维码的应用尚属起步阶段,应用领域也相当有限,应尽快采用二维码,以便拓展平面媒体的功能。
增加平面媒体与读者互动的渠道 传统的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正在受到新兴媒体的巨大冲击,对于年轻一代读者来说,他们开始偏爱通过互联网来获取信息和娱乐消遣。新出现的手机识读二维码的应用,对新闻出版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机遇。手机识读二维码成为沟通传统媒体与数字媒体的一道桥梁。通过这一桥梁,将出版物与庞大的手机用户群集体连接,年轻的读者可以借此关注和阅读纸质的传统出版物,年纪大的读者可以借此非常方便地上网浏览。
变平面媒体为多媒体平台 随着二维码数据引擎技术的应用,平面媒体的功能有了全方位扩展的可能。用手机识别二维码和手机上网技术是目前能够跟报纸结合最紧密的两项技术。二维码可以印刷在平面媒体相关的题目后面,拍摄条码进入的wap网站,阅读、下载或者推送关于这条新闻的背景资料、新闻动态,甚至音频、视频文件。二维码成为多媒体数据的导入引擎。通过二维码引擎的导入,用手机完成了将平面媒体与广播、电视、互联网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媒体形态,并且相关设备可以随身携带,方便实用,完全具备新一代媒体的特征。通过这一引擎,不但为传统平面媒体提供了基于手机终端数字化的新形式,立体地扩充了信息量,利用手机实现信息的及时收藏、推送与转发,为读者提供全新的阅读方式和高效的信息检索途径,还提供了读者与平面媒体出版单位随时沟通的渠道,使出版单位可以采集社会各界的反馈信息,为实现选题优化创造条件。这一技术的应用,使传统平面媒体从单纯的信息发布平台向多媒体信息互动服务平台转换,将有效地拓展手机用户和媒体资源的链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与报联新动力公司已联合开展二维码数据引擎应用研究,并在《大连日报》建立实验基地,于2006年11月开始实际应用,得到企业、广告商和读者的好评。
提高平面媒体发行业务的工作效率。二维码具有储存量大,保密性、追踪性、抗损性强,成本便宜等特性,这些特性特别适用于出版物的物流管理。
单证管理。图书征订单、订购单、调拨单、发书汇总单、分年核价表等都可以用二维码的方式体现,这样既减少人工重复输入表单资料,又避免人为错误,降低人力成本,同时也便于对表单的监督管理。
出版物仓储盘点。书店、出版社所属的物流中心、仓储中心图书和音像等物品的盘点若应用二维码,可以在书架上自动核对出版物的各著录项目,避免因货架上有大量相似出版物而引起的差错。
保密应用。平面媒体出版单位
|
|
|
|
 |
|
|
 |
|
|